光明日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激情投入伟大实践

——中央党校培训部2018年春季学期学员论坛发言摘登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7月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培训部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员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央党校相关部门领导和中青班、理研班、民族班学员近600人济济一堂,共同研讨和交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收获和体会。学员们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饱含激情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本刊今天推出论坛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论坛现场 资料图片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新思想

  作者:何毅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历史性开创性重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思想,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思想。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应当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忠诚履职,做政治过硬的表率。政治过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只要我们党是有力的,党和国家的目标和意志是确定的,战略定力是坚强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坚如磐石。特别是党和国家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领袖把舵领航,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以许党许国的绝对忠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

  乐学善学,做本领高强的表率。在实践中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八个方面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这八个方面的本领缺一不可,也是基本功。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和充电器,为大家在实践中的“热运行”提供了“冷思考”的机会。实践是课堂,希望大家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把党校学习的收获运用好、转化好,向群众取经,向实践学习,用高强的本领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刻苦钻研,做懂行精进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不但要有“万金油”的妙用,也要有“金刚钻”的专用,不但要有“杂家”的广度和眼界,也要有“专家”的深度和视角。身处新时代,更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进一步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守土尽责,做勇于担当的表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实践中彰显出来的担当精神。不管是在哪一个层级的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身上那种迎难而上的韧劲,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那种“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决心,都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精神,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而不是当“绅士”,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当“鸵鸟”,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而不是当“逃兵”,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找“替身”,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而不是当“好好先生”。中央印发了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担当作为者撑起了保护伞。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刻领悟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方位理论思考

  作者: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阐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整体性的改革思想。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经济增长后,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局部增量式改革已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系统整体性改革成为新时代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加强顶层设计的改革思想。当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逻辑并未过时,要引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须加强顶层设计,擘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蓝图。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强化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

  作者:权衡(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了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时代性、开放性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品质与特征,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必然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供给侧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为此,要转变传统观念,坚持大国发展中实体经济是根本的理念,防止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现去制造业化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加快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加快去产能进程,把去产能与降杠杆结合起来,真正退出僵尸企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造业发展的成本。推动和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努力打造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乔尚奎(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访贫问苦、深入田间地头、在灶台炕头与老乡促膝谈心。从沂蒙山到井冈山,从延安杨家岭到湘西十八洞村,民生问题始终是他牵挂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出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我们深切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民本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强调人民立场,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提升到新高度;强调民生为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新境界。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加快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讲好中国故事 共塑中国形象

  作者:殷陆君(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宣传联络部)主任)

  新时代,如何让世人认识当代中国?这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也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为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闻思想,努力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彰显中国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参透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炼和阐释中国的新观点新主张新方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术”。讲故事是一门艺术,要达到传道释疑解惑的目标,就必须使受众受之有益、听之有趣、使之有用。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台”。利用国际组织、多边场合、国际会议会展等公共平台,作好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传播。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互联网时代,从业者要把握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占领新平台、学习新本领。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作者:郑青(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法律实施至关重要。法律实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项工作。当前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关键少数”的作用问题。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律,带头严格依法办事,法律才有权威。要敬畏法律,把法律作为公权力的“紧箍咒”;要严守法律,不能借口“提高效率”“跨越发展”而对法律视而不见;要善用法律,遇到问题时多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

  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前,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这既有少数司法人员作风不正、能力不够的问题,也有司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深层次原因。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增强司法民主和司法透明度。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履职,维护司法权威。

  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的问题。在普法宣传中,不仅要通过宣传法律知识让公众懂法、守法,更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法律意识从每个公民的脑海走进内心。

  以“两山论”为指引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格桑次仁(西藏山南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西藏自治区牢记中央嘱托,努力践行“两山论”,加快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牢固树立“两山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西藏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结合西藏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清洁能源利用等重大生态工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作者:克里木·马木提(新疆和田军分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首要的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习近平主席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在长期边防斗争中,广大官兵始终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确保军队使命任务的坚决贯彻和圆满完成。

  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核心是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我们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关键的是要驻守一方保一方平安、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援地方建设。要坚守底线思维,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的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作者:陈容(青海省黄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作风建设的基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的突出问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作风建设的关键是从严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作风建设,是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高度,对各级党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将作风建设纳入重要日程,着力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

  作风建设的重点是根治“四风”顽疾。针对作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坚持身体力行,把时间精力用在抓建设促发展上,以专注心思和持久定力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有利于长远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工作成效上。

  作风建设的根本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用完善的制度机制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

  以“政治效果”检验政治能力

  作者:范正伟(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

  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素质是第一素质,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新时代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如何提升政治能力,怎样才能讲好政治?

  从目标来说,要善于抓住人心讲政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今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括物质的“硬需要”,还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软需要”。只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才能与时俱进把握新诉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过程来说,要善于把握规律讲政治。这是我们党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本领。今天,我们党的执政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很多时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遵循客观规律、恪守专业精神,面对政绩诱惑时,能克服急功近利;面对任务考核时,能坚持实事求是;面对一张蓝图时,能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从结果来看,要善于推动发展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上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上新征程

  作者:徐宏(外交部条法司司长)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重要思想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战略定位上更加具有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国际格局演变和中国所处历史方位发生的变化,提出“三个前所未有”的科学判断,并进一步提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分析了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转型过渡期的形势特点、机遇挑战和目标任务。

  战略目标上更加具有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中国不断创新外交理念,先后提出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全球治理观、国际法治观等,都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外交更加主动进取,积极有为。

  战略布局上更加具有全面性。在保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基础上,更加强调整体谋划、立体推进,点线面结合、内外线结合、多双边结合、各领域多维度结合,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格局。

  战略运筹上更加具有整体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充分体现了内外统一、内外联动,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客观现实。

  战略战术上更加具有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战略策略运用上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哲学素养。他强调观大势,谋大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统筹,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重视依托中华文化增强外交亲和力感召力。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4日 06版)